• 專題報道
  • 《教師的職業情懷》有感—總務處 陳璨
  • 日期 : 2020-05-11     點擊量 : 10258

        4月29日,按照學校《聯系舉辦師德師風專題講座的通知》有關要求,在線觀看了楊青山教授主講的《教師的職業情懷》直播講座,觀後頗有感觸。
    身為世範,為人師表。就像楊教授在講座中告訴偶們的那樣:作為公民教師, 永恒的主題有三:第壹,職業崇高;第二,責任重大;第三,意義深遠。三者有機統壹,不可分割。
        從中華文化歷史淵源來看,從來都註重教育,註重教師的職業,所以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;百業待興,教育為先。楊教授以古今中外、古往今來的諸多例子,印證職業之崇高。從孔子弟子三千,七十二賢人,到宋代的理學家朱熹,創立學院,教化眾人,再後來共產黨的重要創始人之壹李大釗,在北京大學當教授,皆為師者。而西方古希臘、古羅馬時期的柏拉圖、蘇格拉底,特別是亞裏士多德,這都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人。德國的古典哲學集大成者黑格爾,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來源,可謂馬克思的哲學老師,她壹生從教,研究了許多哲學成果。壹切都讓偶們感覺到,從事教師職業是非常偉大而光榮的。
        光鮮的同時自然也伴隨著責任。以韓語《師說》裏概括教師的責任,即“師者,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。” 楊教授有感於上善若水,以八句話表達傳道之精神:“上善若水之境界,靜水深流之遠誌,心如止水之信念,滴水穿石之精神,交淡若水之情懷,真水無香之品格,清廉如水之風範,細水長流之永遠”。又以“素質全面,以長克短”概括授業之內涵。以“善教善學、教學相長”概括解惑之精髓。可謂深入淺出,去粗存精。
        意義之深遠,在於面向新時代,牢記新使命。教師的品德影響學生的人生根基;教師的智慧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;教師的學識影響學生的事業追求;教師的敬業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。正所謂言傳身教,壹脈相承。
        作為壹名教師隊伍的“新人”,本次講座讓偶對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,也讓偶明確成為壹名合格公民教師的使命和方向。安排在此期間以這樣的方式強調師德師風的重要性,無疑給參與疫情防控的教師隊伍註入壹針強心劑。長時間的離校在線工作也許會有動搖和渙散,但在此關鍵時刻,以這樣的壹種方式,讓偶們重新收拾心情,牢記信仰,銘記初心,踐行使命,發揮能量。在教學和工作當中擺正心態,壹切從學生出發,心系學生健康發展,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。